close

歷史總是荒謬的。

在經過陳星聚,劉璈兩個人的修建,台北城總算在1884年完工了。

經過先前的解說,我們已經知道,先人為了保障台北城後世的興盛,費盡心思作了許多的努力。

11年後,也就是1895年,根據馬關條約,台灣必須割讓給日本。

然而,在清廷割讓以後,日本接收以前,這段時間台北城內陷入了混亂。

不但許多人趁火打劫,甚至原本清朝的軍隊害怕領不到薪水,也開始當起了土匪!那是一段沒有人可以信任的黑暗期,為了壓制強盜,一位從鹿港上來的商人辜顯榮自願帶領日軍入城。

就這樣,台北城沒發揮效果,輕鬆易主。

而且還在後來的台人反抗戰役中,守護了日本軍!

在日本入主台北城之後,最重要的,就是破壞台北城與七星山的軸線關係。

當然,不可能讓台北城重新移位,因此事情分成兩個部份。

第一、將台北城逐步拆毀。

第二、在台北城與七星山之間,設立阻擋傳遞能量的障礙。

所以,1899年,提出了市區改正計劃,便先將城牆拆毀,並且填平了護城河,成為三線道路,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中華路、忠孝東路、中山北路、愛國西路。甚至連西城門都跟著拆毀!但是後來經過有識之士,如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中山樵等學者,嚴加抗議,才未把其他的城門破壞。

因此我們今天只能看到東門、北門、南門、小南門,卻獨缺西門就是這個原因。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城門,並非是當年的樣貌,那是因為後來的國民政府有重新修建過,此事容我以後詳述 。

現在,原地只留有西門遺址的紀念石碑供人憑弔。

讓我們打開地圖來看,會發現,「圓山」正好在台北城與七星山的連線上。

再加上一些風水的考量,其實圓山原本舊稱龍峒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正是因為圓山長得就像是一條龍彎蜒起伏。

重新用「龍、砂、水、穴」這個觀點來檢查圓山的地型,龍峒山如龍彎蜒在地表,旁邊則是基隆河呈環抱之勢,並且綿延到大直內湖,而附近正巧也有小丘陵呈守砂之勢,沒錯,在現今圓山飯店的位置,正是能量強大的龍穴。這個形勢,又被稱為「蛟龍出洞」。

1901年,日本人在圓山興建了台灣神社。

這間神社,由當時的總督兒玉源太郎計劃修建,裡面祭祀了祭祀大國魂命、大己貴命與少彥名命等國津神(象徵日本國體之神),還供奉了征台戰爭中戰死的貴族能久親王。社格後來升格為官幣大社,是最高等級的社格,由皇室出資維護。

由於台北城面朝七星山,因此在這邊設立神社,台北城將面朝神社。

就考察到的資料來看,當時這個神社的確是面朝南方,遙望台北城。

台灣神社修築好後,為了方便參拜,特地從其中一條三線道路擴建成「敕使街道」,這條路也就是日後的中山北路,我們熟知的六條通、七條通,就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存在的。

因此圓山的台灣神社不但阻礙了台北城與七星山的連線,更隱含著一股訊息:透過神社彰顯統治主權。


出處: http://taipeilegend.pixnet.net/blog/post/2390409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onchildindigo 的頭像
    moonchildindigo

    ✿ 點點幸福生活共學小教室 School of Happiness ✿

    moonchildind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