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轉分享
在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化學家羅夫洛克博士參與了尋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他將地球與其他星球比較後發現,地球大氣的組成竟遠離物理研究所預測的平衡狀態,恰好保持在最有利於生命延續的水平上。進一步的研究使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地球的行為極像一個生命系統。
為了說明地球的這些特性,羅夫洛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即把地球看做一個整體,是太陽系裡最大的一個生物體。而地球上的整個生物圈就像我們所熟知的生物個體調節其體內環境那樣,不停地調節著地球的大氣與海洋中的各種化學成分的比例,使環境能適合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需要。換句話說,地球生物圈是在主動地調節環境,而不是在被動地適應環境。從而像生物個體存在生理過程那樣,地球也存在著自己的生理過程。
20 世紀80年代初,另一位英國學者拉塞爾根據系統論專家塔朗菲和米勒等人關於生命系統的理論,對地球進行了全面考察,結果發現,地球擁有生命所特有的一切基本特徵。新陳代謝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根本區別之一,研究表明,地球如同生物一樣,也在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進行吐故納新。地球岩石圈下面的軟流層在不斷地把灼熱的岩漿噴洩到地表,形成蔚為壯觀的火山噴發和新的地殼,同時,它也在不斷地“吞吃”老的地殼,並把它轉化為地幔物質。米勒規定了生命系統的19個子系統,它們反映了生命系統的基本特徵。拉塞爾從地球身上找到了與全部19個子系統對應的部分。也就是說,地球也有自己的呼吸、消化和排泄系統,甚至還有處理信息的神經思維繫統。因此,拉塞爾認為,地球與病毒和藍鯨一樣,理應被視為一個生命系統。
地球如果沒有海洋
正像人體中的細菌不知道它們是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生命體中一樣,生活在復雜調控機制的生物圈中的人,他 們既是滄海一粟,又是匆匆過客,因而也是難以憑個人的生活經驗認清生物圈性質的。
地球生命體是凝聚了無數生命的情與愛、血與肉的總和,是一個可以在宇宙中保持長久性出現和存在的高等複合性生命一體,她有意識、有情感、有效應。當然地球生命的形成和存在還有賴於更大範圍上的整體,比如在“太陽系”這個整體中,我們得到了黑夜與白晝的對稱並存,使我們適宜地領受到了地球應有的溫度和光照等,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到此——地球生命體,就算是一個界限了,在這個界限範圍內出現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一個用生命構成的整體。
我們站在地球上以個人意志和能力去探試地球時,就好比一個微生物站在我們的身上在探試我們,或是我們自己身上一個流動神經元之類的感覺。一個微生物或是一個神經元在我們身上它們也會感到我們的皮膚是如此的堅硬,堅硬得足可以把我們的身體當做它們生活的基地,它們也決不會想到自己正生活在一個生命體的身上,就像我們站在地球上一樣,而且它們也許還會發現在它們的周圍也長有無數的植物和動物等,那就是我們的絨毛、神經元之類或是菌類等。這種用自我小能力、小意識對客觀事物的衡量和體驗很顯然是一種狹隘、有限的單方向認識,或說是一種以我為準的認識。我們現時對地球的認識和領會,以及我們對生命的認定,其實也就是站在這樣一種狹隘、有限的立場上,站在以我為準的認識觀念上,即以我的感覺和印象、以我所能接受和承認的生命形像和標準為準,去衡量和判定其它生命,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主觀、自我的認識。
看一個自然中的產物是不是有生命的,不能光看它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看它有沒有活力,有沒有轉變效應,是不是在動。
你說我們的地球及其內部有沒有活力,有沒有轉變效應,有沒有動呢,回答是肯定的,有,它都完全具備這些特徵和特點。
在地球體內森林可以轉變為“煤炭”,生物可以轉變為“礦物”,山在不斷地生長,泥土在不斷地進行有機組合,就連更深一層次的“粒子”也在不停地運動,這其實都是地球生命活力的體現和表演。地球內部也在不斷地變化、孕育生動,不斷地進行著應有的調解和調整,這就跟我們每個人一樣,不時地在發生效應,不斷地顯示著自己的活力。當然像地球這樣的生命形勢和狀態是不同於普通生物生命的,它們是兩種不同形態的生命。
再有從地殼的結構形勢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地球生命現象的存在:我們知道地殼不單是由岩石和礦藏構成的,它的里面還包含有石油、水脈、天然氣等多種形勢和內容,面對著這樣一種複合的客觀體制,我們似乎看見和認出了一幅活生生的有機組織和生命肉體的形像。
當我們解放了思想、開闊了形象、溝通了心靈、用我們的真誠和愛意去看待和認識地球時,地球生命的血就是所謂的石油,地球生命的骨肉就是所謂的岩石和地殼,地球生命的津液就是各種形勢的水文地脈,也是一個生命的必備和必需。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生命是一個整體的存在,地球也同樣是一個整體的結構,所謂岩石、礦藏及其內部正在流動和串通著的石油、水脈、天然氣等,它們正是一個完整組織的出現形勢,在客觀實際和地球生命中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和一體,是活著的生命肉體和正在效應中的有機組織現象。因為它是一個生命,這些不同的形勢和內容正是一個生命的產物和效應所得,也是一個生命的必需和必備。
地球是有生命的,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我們現在卻都好用物質觀念去理解和認識地球,這其實是我們人類對客觀世界及其本質和形勢認識上的無知或不足。
現代科學甚至還發現了地球也在呼吸,即每天都在做起伏性的變化,波動輻度達0.5—0.8米,可見地球生命現象的真實和存在。據美國媒體報導,衛星觀測最新資料顯示,地球大氣會有節奏地膨脹和收縮,九天為一個週期。科學家們利用地球大氣密度的變化來查明這個先前不知道的模式。當大氣收縮和膨脹時,其密度也分別變大或變小。人造衛星對“大氣密度的小山和峽谷”做出反應,時而加速或時而減速,衛星上的加速器則會紀錄下這些運動。科學家們正是通過這些數據發現了這個大氣膨脹和收縮的周期。
我們生活的地球,就像我們人的脈搏,從它形成那一刻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顫動,地球在漫長的構造運動中逐漸演化成目前深不見底的海溝,高聳入雲的山峰。地球表面的隆起和沈陷造成瞬間快速的顫動就是地震。
我們的地球一邊哼著小曲,一邊跳著搖擺舞,全身扭來扭去,每次2到5分鐘……這是科學家宣布的最新發現。這種現象並不是地震,而其遍及全球範圍之廣令人驚訝。
人與地球的關係,必須改變思維觀念。我們與地球是共生關係。地球是一個生物體,我們寄生在其身上,從中吸取乳汁和營養,繁衍生息,同時也在為地球構築生態共生環境和實現其目地盡一分力。假如我們的工作恰到好處,能讓地球滿意,那麼地球將繼續給人類以應有的地位,讓其在共生系統中發揮作用。假如人類依然我行我素,以我為中心,繼續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那麼地球就有可能把人類從共生系統中清除出去。
一塵 2015-10-11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df2530102w0fp.
留言列表